账号: 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用户
第四章 弃暗投明实可贵 建设家乡立大功
小说名称:《黄埔十六期军官—李学坤传》 作者:李维东 字数:2390 更新时间:2019-08-09 15:50:51
    1946年6月,中原军区李先念将军终于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假谈判真剿共的阴谋,全军从中原大突围,包围了国民党的军队。

        同年8月,汉口三人小组取消了,李学坤和国方代表邓为仁少将以及共方代表薜芷政一起乘飞机飞到北平军调部总管在那里工作。9月,李学坤和邓为仁少将又被分派到军调处长春分部工作,邓为仁接替蔡忠良少将任主任,是分部的一把手。李学坤在分部的办公厅任人事科长。

        1948年10月,李学坤在长春率部起义时,他的官衔已是师的副官处长、师直属部队指挥官。起义,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是他埋藏在心里以久的夙愿。在三人小组那段时间,他多次进入解放区,亲眼目睹了共产党和老百姓的军民鱼水情。共产党那种为国为民的高尚品格,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他,使他萌发了一种“凤凰择树而栖”的想法。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深深地知道军人是战争的执行者,也是战争的消灭者。他更加清楚地知道好军人手中的枪杆子,只能为正义而战,为老百姓安居乐业而战,为消灭邪恶而战。“军事调停”的失败,中国内战的硝烟,是国民党反动派一手造成的,这一点,身为国民党的李学坤比任何人都清楚,因为他亲身参与了这场假和谈、真内战的会议,看清了国民党的丑恶嘴脸。并从那时起,他就立下誓愿:“我李某决不向同胞兄弟开枪放炮。”

        长春起义,实现了他的夙愿。

        起义之前,李学坤曾经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连他自己也记不得了。那时,他的心理异常激动,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终于要跟共产党闹革命了,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战争,那是多么崇高的事业啊。由大人物领导的共产党是一群无产阶级的革命者,他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心为着人民的利益着想,为着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战争,人民自然就会向着共产党。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队是资产阶级的走资派,他们妄想统治全中国,使全国人民成为他们的劳动工具,做牛做马地为他们劳动着,他们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地享受着人民的劳动果实,因此他们不顾人民的死活,上演了一场“假和谈,真内战”的闹剧,展开了一场反人民、反政府的战争。尽管他们有美帝国主义提供的飞机大炮,结果却被共产党的小米加步枪打得一败涂地,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了!

        1949年5月24日,武汉人民政府宣布了武汉解放。经过十几年的战争,家乡的土地变得伤痕累累,满目苍夷。在家乡百废待兴、需要建设的时候,经组织批准,李学坤携家带口衣锦还乡,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家乡湖北省红安县,参加了红安的政权建设。他先在水利委员会工作,当起了水泥管厂的厂长。他那温顺贤惠的妻子马志清也参加了家乡解放后的生产建设,成为了李学坤所管理的那个水泥管厂的秘书。

        在参加建设家乡的工作时期,李学坤夫妇二人都非常希望能为家乡做一丝贡献,为那里的父老乡亲办点实事。李学坤竭尽全力地协助人民政府推行当地的政策法令。不管地方上有什么重点的工作,父老乡亲在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只要是李学坤帮着办理的,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他在国民党军队做官多年,但他洁身自爱,从没做过半点对不起家乡父老的事,再加上后期李学坤的迷途知返,离开了国民党的军队,在家乡的建设工作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李学坤更是取得家乡人的尊敬和爱戴,再加上当地政府信任他,李学坤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威信。

        土改工作开始了,作为一名熟悉当地民情的民主人士,李学坤协助当地政府,完成了这项在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工作,1955年,李学坤也参加了改造私营公商业的公私合营这项工作,善始善终地协助政府,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经济改革。

        从1949年建国,到1956年这段时间,是共和国在大人物的领导下兴利除旧、治乱治贫、改天换地的最重要的时期,李学坤在这一时期做出的巨大的贡献令家乡人无不称赞。

        1955年7月,一件令全国人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全国掀起了一场“肃清反革命分子”的运动。按理说,一个新的政府建立后,必须肃清反革命势力,才能使新政权的地位变得更加牢固,全国人民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但是这场运动的幅射度之大,却是人民所不曾想像到的,一直扩大到了本不应该涉及的范围内,甚至涉及到了对原来国民党起义有功者。

        这是一个历史的不幸,也是一个历史上无法抹掉的污迹,李学坤被纳入了“肃”的范围,被当成了反动派特务被送到黑龙江北大荒兴凯湖农场劳动教养三年。这是当时最高的行政处分,不属于刑事范畴,有选举权却没有被选举权;有参加劳动的权力,却没有参政议政权。

        在黑龙江北大荒兴凯湖的边陲小镇上,发生着这样一件感人的故事:那是1962年初冬的一个早上,天空还是阴沉沉的,下了一夜的雪此时还在纷纷扬扬地飘洒着,那条不算太宽的小路早已被厚厚的积雪不露痕迹地掩埋起来了。小路上的行人们都像平常一样赶着各自的路。突然,不知从那跑来一辆马车出现在人们的队伍中,在前面拉车的小马好像被什么东西吓坏了,竟然拉着那辆马车在行人的队伍中横冲直撞地奔跑起来。路上的行人被这突如奇来的马车吓得不知所措,眼看着这辆马车就要向着行人闯来。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时,李学坤从行人的队伍中迎着马车冲了上去,他跳上来坐在马背上,一把就勒住了马的缰绳,那匹马像是疯了似的大声的嘶叫,身子左右来回不停地晃动着,李学坤也被马晃动得摔在地上。他趴在地上,双手还在死死地勒住缰绳,直被马拖出了十几米后,那匹马抖动着马鬃,抬起两只前腿,仰天长叫了起来,发出了惊天的怒吼声。然后,才四蹄落地,停了下来。路上的行人没有受到丝毫的伤害,可李学坤却变成了雪人,浑身上下全都是被雪水浸透了,棉衣也被磨破了,里面的棉花到处飞扬,洁白的棉花飞到天上,分不清哪里是雪,哪里是棉花。那棉大衣上还泛着淋漓的鲜血,李学坤的身上负了重伤。他用鲜血在这条非常普通的小路上谱写了一支可歌可泣的乐章,李学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见义勇为的含义。他的先进事迹被当地媒体进行了反复的报导,李学坤、李济才这一名字传遍了这里的大街小巷。